閑聽落花 作品

第七十一章 族兄1

    

就得多生幾個孩子,我姨從前常,看著孩子長,這日子過得可快了!”秋媚斜睨著不停點頭的青書,這一番話切入了正題,“也不怕姐姐笑我,反正姐姐也知道我眼皮子淺,反正,我就是覺得自己命好,特別好!攤上大奶奶這樣的主子,你咱們這樣的,真要論起來,在誰手裏討生活?爺?”秋媚一聲鄙夷的嗤笑,這回帕子甩在青書手背上了,“那可沒法靠,咱們也靠不上。咱們吧,就得靠咱們的命,能攤上大奶奶這樣的主子,你看看,讓咱們吃得好穿...“太太,太太!”孫嬤嬤喜氣洋洋的聲音傳進來,打斷了兩人間的沉默。

“怎麽了?又大呼叫!”張太太皺眉薄責,她最近心情比較暴躁。

孫嬤嬤碎步挪的飛快進來,“太太,姑娘,快看看誰來了!”

“誰來了?”張太太站起來,李桐也跟著站起來。

“是信哥兒來了,鄭嬤嬤也來了!”孫嬤嬤指著身後,張太太已經看到了,幾步奔下台階,一口氣衝到鄭嬤嬤麵前,一個福禮沒福下去,眼淚卻汪出來了。

“怎麽來就來了?也沒事先捎個話,好讓我派人過去接您,您身體怎麽樣?年前聽您病了,我急的幾夜沒睡好,現在好利落沒有?讓人捎過去的人參一直吃著的吧?你們什麽時候到的?怎麽知道到這裏來?這趟來是為了信哥兒明年考春闈的事?”

鄭嬤嬤被張太太這連珠炮般的問題問的一邊抹眼淚一邊笑起來,“都好都好,跟著咱們的船來的,劉大管事陪了一路,一路上好得很。”

“嬤嬤進來坐,珍珠呢,水蓮,擰個帕子來,還有湯水,趕緊拿一碗,飯吃了沒有?”張太太還在激動中。

鄭嬤嬤是她的奶孃,孤身一人,待張太太比親閨女還親,張太太也拿她當母親看待。

張太太出嫁,她跟著陪嫁到李家,後來因為李信離府在外麵居住,張太太信不過別人,就讓她去照顧李信,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

“阿桐,快來給嬤嬤見個禮。”張太太招呼李桐,李桐丄直勾勾盯著李信,神情似喜似悲,帶著抵製不住的激動。

這是她的族兄,李信李計相,她認出來了!

李桐直直的盯著李信,無數的過往瞬間湧上來再翻下去,來回翻騰,翻騰的她痛徹心骨,這一刹那,她明白了那十幾、幾十年裏的種種件件,心裏那股子酸辣無比的氣息一陣接一陣衝上來,衝的她搖搖晃晃,幾乎站立不穩。

李信比她大四歲,她剛出生那年,李信的父親李義明趁冬農閑出門跑生意,沒想到遇到狂風暴雨,一船貨連人傾覆進洞庭湖,李信父親的衣冠還沒落葬,李氏族長李老爺最不成器的二兒子李義海盯上了李信家那一百來畝上好水田,以李信阿孃文氏肯定守不住早晚要改嫁為由,強奪了這一百來畝水田。

李義明是獨子,那時候李老爺的大兒子李義慶早就中舉,早就授了官,是李家唯一的官身,李氏族人不敢得罪李老爺,個個裝聾作啞,文氏孃家無人,沒人替她出頭,文氏跑到縣裏告官,卻被官府給族裏處置。

文氏是個烈性子,憤怒之下,在春節祭祖前一晚上,讓李信跪進李家祠堂,自己一根繩子吊死在了李氏祠堂門口。

李信爬到享台上,瘋了一樣拿李氏祖宗的牌位砸所有的人。

李老爺他砸了祖宗牌位大逆不道,捆了他要扔進水塘。

那年是張太太嫁進李家第二年,抱著剛剛出生沒多久的李桐,一家三口從湖州城到鄉下祖宅祭祀過年,目睹了這出慘劇。

李桐父親讓人從塘裏撈出李信,悄悄帶回湖州城,張太太讓自己的奶孃鄭嬤嬤跟過去照顧李信。

那時候的李信,恨極了這個李字,就是看到李子樹都要踹幾腳吐幾口口水,張太太夫妻看他這樣,沒敢明真相,生怕李信知道是李家人在照顧他,一怒之下生出什麽意外。

過了一個年的初夏,李桐父親染上疫病,一病沒了。

李桐祖父早亡,祖母當年靠著孃家,帶大獨子,李桐父親病死,祖母痛心之極,沒半個月也病亡了。

得了甜頭的李老爺和李義海,立刻趕到湖州城,將手伸向李桐家這一注李家最大的大財。

張太太商戶出身,孃家人丁單薄。李老爺的大兒子那時候已經做了兩任知縣,升遷在望,正是紅火興旺的時候。

張太太抱著李桐,在阿孃嚴老太太的支撐下,站在李老爺以及整個李氏族人對麵,打起了這場爭命奪產的官司。

這場越扯越大的官司一直打了一年多。

隔年秋,李老爺的大兒子升任知府,可一個月後,李老爺的大兒子就因為貪墨,被革職查辦,沒兩,一直哼哈應付的湖州知府突然雷厲風行起來,這場整個湖州滿城矚目的官司迅之極的結了案。

李義海被當場打死在大堂上,李老爺捱了一百水火棍,抬回家沒兩也死了。

這場官司,李老爺家破人亡,李桐阿孃賠進大半家產險險慘勝。

官司了結的當月,張太太就抱著李桐,帶上所有仆婦下人,封了湖州老宅,搬到了京城定居,從此,和李氏一族,斷了往來。

張太太帶著李桐剛剛在京城安頓下來,就聽湖州知府因為境內逆倫案,被奪職永不錄用。

這場爭產官司結案那,鄭嬤嬤牽著李信進了李桐家,李信對著張太太,哭成了淚人兒,磕頭磕的頭都破了。

張太太原本打算帶著李信一起進京定居,李信年紀不大,卻極有主意,兩浙文風最厚,良師益友最多,他要留在湖州讀書,以後考童生考秀才也不用來回長途奔波。

李信要留下,鄭嬤嬤照顧了他一兩年,聽他要留在湖州,既不放心也割捨不下,也留了下來,就這樣,鄭嬤嬤和李信就一直留在了湖州城。

李信賦出眾,讀書又極其憤,十六歲那年就中了秀才,張太太捎了信,他年紀太,不要急躁,建議他出門遊曆幾年。

李信聽從張太太的建議,跟著李家的商船商隊,南北各地到處遊曆,一直到二十歲那年纔回到湖州城,再次埋頭書中,隔年秋,中了舉人。

從前,他也是現在這個時候進的京城嗎?

從前她一直在薑府,一顆心係在薑煥璋身上,全部精力都被那個汙糟不堪的薑家占據,他什麽進的京城,她不是不記得,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未完待續。)卻讓大奶奶拿銀子,這事,連她也覺得十分虧心,十分不出口。李桐安靜的看著她,不接話,也不問。“就剛剛,顧娘子逃進了咱們府上,這件事兒,大奶奶應該已經知道了……”張嘴就要十萬銀子,吳嬤嬤實在開不了口,隻好迂迴。“我不知道。”李桐看著吳嬤嬤,嘴角有一絲笑意時隱時現,打斷吳嬤嬤的話接了句。“呃,”吳嬤嬤被李桐這句不知道噎的一臉尷尬,“可不是……那是,大奶奶病著,要靜養,是這麽回事,就剛剛沒多大會兒,顧娘子...